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越剧 >

越剧小歌班的革新创造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小歌班从1906年诞生至今只有90多年历史,与其他老大哥剧种相比实是“小弟弟”,它因何发展快,并成为全国性的地方戏大剧种?根本原因是“善于不断学习,勇于继续创新”。

向鹦歌班、绍兴大班学习

小歌班是从“曲艺”演变而成的,1906年初上台演出之时,演员一不会走台步,二不会做身段,总之,“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和“四功五法”既不懂更没有掌握,也就谈不上运用。但广大演员事业性强,虚心学习态度好。他们首先学习的对象是“鹦歌班”(余姚姚剧)。鹦歌班常在嵊地城乡演出接近生活的清装戏,人员少,表演简单,小歌班就从简易入手。如何出场,怎样做戏,样样都学。最典型的是当时“鹦歌班”演员出场背向观众站于“九龙口”,待起唱第一句或敲起小锣才面向观众做戏。南派艺人的出场也如此。北派艺人开始就向绍兴大班学习。“南派”感到这种表演不好,又转向学绍兴大班。

绍兴大班原是绍兴诞生的本地货。嵊县也有属绍兴大班的“紫云班”,从剧目到表演自有独特的风格。小歌班演员向本县的老大哥学习,请“大哥”莅临指导。正如周恩来总理说的小歌班是向绍兴大班学习而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大哥”那里搬来《龙凤锁》、《三看御妹》等大批剧目,连同台步手势表演和唱腔的大口小口唱法等全面学习。戏服行头、道具也都向绍班租用。例如小歌班第一名丑马阿顺长衫丑角的表演,左手垂直,好似断手不会动了似的,走动时轻轻摇动,有时抬起右手做戏,走台步左一步右一步微微地左右摆身,很有特色,就是向绍兴大班丑角演员学得的(可惜如今长衫丑已无此表演特色)。同时,学习绍兴大班的表演程式,如《碧玉簪》中李廷甫“夜归”的表演,全套程式都来自绍兴大班。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