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湖南花鼓 >

花鼓戏的形成简介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起源于临湘境内龙窖山下的桃林河流域,于清末流传通城、崇阳。因音乐同源,语言相近,特别是其中的“琴腔”运气酣畅,韵味醇厚、格调新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深受通城、崇阳人民的喜爱。

光绪中叶,岳阳花鼓戏“琴腔”艺人蒋传玉、彭瑞生等率班来崇阳、通城演唱,主奏乐器为大筒胡琴。因唱腔是以“琴腔”故称其为“提琴戏”。后来岳阳戏班解散,岳阳花鼓戏“琴腔”艺人蒋传玉、彭瑞生落户崇阳华陂定居,授徒传艺,当地遂出现业余的戏班。通城人李兆时等在演唱中,逐渐吸收当地民歌风格,后来艺人又把岳阳花鼓戏的“琴腔”和通城本地的花腔小调,山歌民乐与长沙(益阳)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诞生了一个新的剧种――通城花鼓戏提琴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