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管理论文 >

天籁之声动地来--华夏原声态歌唱的奇迹

作者:齐从容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听了首场原声态唱法的央视直播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与其说这是一场歌唱比赛,倒不如说是听到了旷世难得的天籁之声---用我们大学里美国外教教授的话说:对于歌手大奖赛中的美声唱法医已经是司空见惯;通俗流行唱法和组合演唱形式也是听之,见之多多,也没有太去关注!可是到了原声态的演唱,真的是越听越着迷,越听越惊奇,最后到了痴迷发狂的地步!真令人难以想象:那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真正是罕见的希奇古怪的新鲜事物!这,简直是旷世难见的“人间奇迹!”

 不管是藏族多声部演唱还是蒙族”呼麦”[倍低音的长吼]与长调以及侗族大歌丰富多彩的和声….都随着歌声的起伏,深深打动亿万听众的惊奇和赞赏!在中国听众司空见惯的民族民间唱法的今天,,又听到如丰富多彩的天外之音,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瑰宝的展现,更是我们古老先人声音的呼唤!在每位听众的心灵里掀起一阵阵欣喜与欢乐的波澜!

有人说原声态唱法是凭着嗓子直吼,是不是不太科学?然而我们听到专家的评论却认为:科学不科学是群众和实践说了算!有的原声态歌手的高音象金子一样辉煌!又有的象银子一样清亮!他们唱起歌来都有着火炎一般的热情!难道听众和专家认可的都不算数吗?我们不能太迷信书本上的说教了!我们的民族和祖先为子孙后代们创造出如此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没有理由去说三道四,更不能弃而不去研究和改进!听了两场如此悦耳动听的,罕见的天籁之声!真乃是三生有幸!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笔者十分赞成老作曲家吕远老师的建议:中央电视台应该再组办全国性的个民族,各地区的原声态歌舞的集中展演,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性的展演应该是对国人与世界人民的一大供献,有些原声态的歌舞文化,对于国人和世界来说,简直就是象等于”秦陵兵马佣”一样珍贵的文化瑰宝啊!我们为何:端着金碗要饭吃呢!?与其等着世界银行的贷款来发展经济,治理环境与保护文化遗产,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开发与建设滑得来!在感慨多多之中,笔者生发出一系列的向往与建议!实属燃眉之急!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