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管理论文 >

歌曲创作[词,曲结构]切莫忽视汉语语调和声韵------蒋大为唱错了吗?

作者:齐从容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许久之前,我国已故著名语言文学家,戏剧家汪曾祺先生,在<<文艺报>>上刊发一篇短
             
              文.开头便指责起歌唱家蒋大为,文中说道:蒋大为首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可以
             
              说是家喻户晓,可是我却认为他一开始便断错了语句---按照歌词的正常语调断句.应该唱
             
              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才对!可是蒋大为却处理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样
             
             的断句处理,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别扭,他把桃花二字又唱得颇高,更使人觉得他唱出的是   
             一个破句 .实在另人费解 !

                    其实,汪曾祺先生是错怪了蒋大为,这个责任应当由作曲的同志来负.歌曲作品中当断
           
              不断,不当断而断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当今的歌曲创作中屡见不鲜!由此而产生的语言和曲
            
              调游离的效果,就使人听来很不是味儿!还有一些歌曲在语音的四声和韵调等方面,也常常
             
              出现,倒字,倒韵等等另人不解的的现象,也是歌曲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汪曾祺先生也在
             
              文中特别提到:在这些方面也有不少优秀的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作出了很好的探索和
             
             成功的尝试,并且解决的很好.比如:王洛宾,冼星海,赵元任等著名的作曲大家.

                王洛宾老人一生改编,填词谱写出数量众多,丰富多彩又撩心动情的西部"王版歌曲".正是
             
             由于王老有着多年丰厚的音乐文学和汉语字音底蕴,才使得那些流传甚广的所谓"王版歌            
             曲"在词曲的结合上是那般恰到好处地完美和动听!

                                                             例一,<<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你的,眉毛细----又长啊!/好像---天上的---
             
               弯,月,亮!/你的,眉毛细----又长啊!/好像---天上的----弯,月,亮.......

                                                              例二,<<达板城的姑娘>>

                  达板城的,石头----园又亮啊!/西瓜儿,大又甜-----呐!/哪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啊!/两只

               眼睛----真,漂,亮!........

                                                                例三,<<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
              
               地,张---望.......

               这些歌曲在词曲的语调结合,特别是在断句,韵脚,四声等方面,真可谓匠心独具,无懈可击!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许多优秀歌曲,也表现出其天才,出奇,独到的词曲结合能力,其中
              
               的断句,语势,四声和归韵等手法也是成功的典范.如他在<<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三曲中

               那些近似于朗诵式的领唱,齐唱和独唱,实在是令人们过耳难忘.在独唱曲<<黄河颂>>中           
               那诗情般的词句和曲调的结合,尤其体现出那激昂慷慨,起伏跌宕和许多呼唤,感叹式的歌
             
              ,调都在他那天才式的断句和充分体现出东方汉语语调及声韵结合上的深厚功力.从而,使
             
               此曲堪称"东方民族音韵"的优秀经典代表之作.他的最为"点睛"和"出彩"的力作,要数:
                                                                     
                                                                  <<河边对口曲>>

                    如: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在这一问一答的对唱中,词曲结合及对话断句清楚,明白.真是朗朗入耳!

                 诸如此类的优秀经典歌曲,都是由于作曲家在谱曲的当儿,就已经十分重视歌词的语调,
            
             声韵;气口,断句的恰到好处地处理.在这中间,尤其应该提及的当首推我国著名的语言,声韵

             学家赵元任,刘半农二位先辈歌曲创作大家.他们的那首传世佳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实
            
             在是众多歌曲中的标尺和典范!这首歌不论在字句,音韵和四声走势等的词曲结合上,真可
            
             谓"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般地精彩!使人们听了之后"如说如诉  如咏如颂"字字句句流入人
            
             们的心底!可谓我国歌曲创作中词曲结合的经典范例!

                再如:我国当代优秀作曲家刘帜,施光南,士心等人的许多成功之作,也都分别体现出作曲
            
             者已经较为注重我国的汉语拼调和四声走势以及它们声韵特色的谱曲特点了.  

                然而,在当今的不少歌曲作品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绕口,别嘴,和倒字,违反韵脚等现象:

              例如:<<长江之歌>>原是先有曲子而后再填词的.首句:"你从雪---山,走---来......" 由于此句
           
             中的"雪"字是处在最高音的位置,从而就使人们听起来在发音时是"上声"的"穴"[XUE],而
           
             不是"去声"的"雪".其后,还有一些断句不当和倒字反韵的地方;更为严重的是那首曾传唱
            
             一时的<<亚洲雄风>>.据说,也是先有曲而后才填词的.填词者更是忽略了断字和四声的
            
             要求 ,因而漏洞百出,错处不少. 如:"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由于语句中的"

             "山是高昂"四个字词的语速又高又快,使人们听起来就成了"丧失高额"的头了!又如结尾处
          
            的唱词是:"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也正是因为"风乍起!"三个字的语速又高又
      
            快,竟然就有人听作为:"压住轰炸机----,压--住旋风整天吼!"了;昔日,曾经引为笑谈的一首歌
      
            唱大寨的"红歌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歌词中曾经唱道:"山---上红旗展---,囤---里粮冒
      
            尖----"也是由于词曲结合上的倒字和倒韵,竟然被人们恶作剧式的听作为:"身---上混气颤-
      
            ---,兜----里两毛钱........"了.这样的诙谐调砍式的"旧歌新说",并非只是人们的主观意愿,也正
      
           是歌曲词意和词音的相似,才给了人们如此诸多苦涩的,灰色的幽默!

            在港台通俗流行歌曲中,类似此类断句不当,语速过密过快,上下词句粘连混淆,以及倒字倒
           
            韵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曾经传唱一时的台湾"校园歌曲"中的快速词句不乏在青少
          
            年中屡屡脱口而出.一些荒唐,调砍现象更加严重,这里就不去一一列举了!

              看来,我们的歌曲作者确实应该认真负责地去思考,研究,探索和逐渐掌握,运用一些汉语语
   
           调和"四声","五音","十三"的知识了,这些应该被列为作词,作曲者的必要基本功!据此,便
   
           会杜绝再闹出一些不伦不类的荒唐笑话了!

                                                                                        此论述 并非一家独见,尚望歌曲作者共勉

                                                                                  师院音乐系音乐学教授齐从容于2006/4月/5日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