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管理论文 >

组曲-基础理论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相互对比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可分为古组曲和近代组曲两大类:古组曲(亦称“舞蹈组曲”),流行于17、18世纪,由各种舞曲组成。例如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近代组曲(亦称“标题组曲”)是近百年来逐渐兴起的,泛指一般套曲形式的器乐曲。其特点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乐章数目自由,最少两段,多至二 三十段不等。调性比较自由。大多为钢琴曲或管弦乐曲。常见的有从歌剧、舞剧、戏剧配乐或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片段辑成的组曲。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比捷的《卡门组曲》、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李焕之的《春节》、吴祖强和杜鸣心合作的《鱼美人组曲》、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等。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