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11.歌唱中中声区的训练(男声)-赵登营主讲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mp4
教学主讲: 赵登营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1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由于我区民族语言、说话的习惯和特点,使学生们在发声时喉头位置普遍偏高,从而造成了喉咙紧,口腔声音多,音色白而生硬,缺乏胸声和头声色彩,给男高音的 高音解决带来困难。声乐教师都知道,训练换声技巧,统一声区对男高音来说至关重要。然而,面对素质、底子如此薄弱的学生,谈换声技巧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我区这些受民族语言习惯和炎热气候环境影响的学生来说,至少要用两年甚至更多一些时间来纠正语言发声习惯,建立良好的、正确的中声区,为顺利过渡到高 音区作好准备。不能忽视中声区的重要性。有人把它比作建筑物的基石,没有好的中声区,也就没有稳固的高音。中声区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唱得不费劲就是正 确的。笔者认为,良好而正确的中声区的概念应该是美的混声色彩(或者说多泛音的)、富于弹性、流畅自如三者的统一。具体地说,就是呼吸、发声、共鸣、吐字 的各部分器官能协调地工作,做到呼气均匀,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圆润、吐字灵活,能在这声区内得到优美的男高音音质和音量。在考试和演出中常见一些学生和 演员,所演唱的作品虽然很大,高音也能拼得上去,但一曲下来,丝毫没有感人;相反,一些学生和演员所唱的歌尽管没有前者那么大,但优美流畅的音色却赢得了 听众的赞赏。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各自天生条件决定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区没解决好的问题,许多人都可通过正确的中声区训练而获得比其自然条件更优美的音色。

  根据我区男高音学生普遍高喉头的特点,在中声区训练上,我认为u、O、I、E四个母音比较有效。U、O母音主要使学生容易找到低喉头位置发声,克服高喉头 的毛病。I、E母音主要是增加声音明亮的色彩,为换声区作好铺垫。如能自如地将四个母音的音色混起来,就如同在调色板上把四种色彩均匀地调在一起,中声区 将获得一个优美完整的音质。在中声区声音的技术训练上,气息的深和起音点低是关键,它们又同时对改变高喉头的毛病起积极的作用。在训练中,我一般不用“气 息往下沉”一词,因为学生很容易造成肌肉往下逼紧,气息往下憋的毛病。我启发学生,想象声音是从你面前的地上捧起来的,没有任何往下压逼的力量,也没有脱 离捧的范围。所谓起音点低,就是不要直接在口腔或喉咙处发音,要感觉发声点起自颈窝处,有的教师说是上衣第二颗纽扣处。总之,想象你想咳嗽时深深吸一口 气,然后轻轻地从喉咙底部咳出来,这喉咙底部的着力点就是发声的起音点。由于低起音发声使母音远离口腔、喉咙,很容易感觉到喉咙底部的打开,从而保持喉咙 通畅、自如的状态,有利于整体共鸣的建立,获得理想的共鸣效果。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