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新课标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摘自:《芜湖县教育科研网》

一、案例背景说明

《小红帽》一课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第三课的学习内容,在备课中,相对于前两课的内容,歌曲的篇幅一下子明显增长,难点节奏增多,但是《小红帽》的故事对学生而言,耳熟能详,又能给课堂增添不少的亮点。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以故事的导入为出发点,通过节奏的朗读,歌词的诵读,表演的创编,达到学习新歌的目的。仔细推敲,课似乎有些老套,但是新课程实施至今,经验不少,问题也不少,新课程下音乐教学中音乐的魂无法摈弃。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大刀阔斧”,经典保守也不失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

二、思考问题

1、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教师到底放手了吗?

2、开放式的音乐教学,何为开放?

3、教师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

三、案例描述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的形象性,《小红帽》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教学铺垫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在紧接的节奏练习中,节奏的难度较之前几课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能掌握牢固,一遍遍的反复练习,很多学生的脸上流露出了些许的无奈,和刚才听故事时的专注相比,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些压力。这节课也许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上。不管怎样,课还是要继续。

一段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坚持”后,新歌的教学正要开始,学生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发,我正想播放《小红帽》的录音,一只小手高高的举起了,是费怡晴。“你有什么事吗?”我走到她面前,这是一个平时很乖巧的小孩,“老师,我会弹这首歌!我学习电子琴的时候,已经学会了!”此时我的心里豁然开朗,我怎么就没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导入呢?“是吗?老师请你为大家来演奏这首《小红帽》好吗?”教室里一片沸腾。

(课堂随想:我忽然领悟到,平时常常在接触与学习的动态生成型教学就这样在我的课堂里自然而然的生成了。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天下”,师生之间是平等而民主的关系,应该给学生“说”与“做”的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真正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于是,费怡情在我的电子琴上开始了演奏,虽然由于没有事先充分的准备而有些紧张,但是学生们听的很认真,并抱以了热烈的掌声,另我更惊喜的是,还有三个学生也是校艺术学校电子琴班的,他们也会弹这首曲子,于是,另外三位小朋友也相继演奏了《小红帽》,四遍音乐的相继演奏,让学生对歌曲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音乐形象。于是,灵感继续在我脑海中闪现。

师:老师想请这四位小朋友做小老师,来带领小朋友学习这首歌曲,行吗?

生:好!(教室里一片欢腾!)

师:下面老师就把课堂交给你们,老师也做你们的学生。

四位小老师在一番的讨论后,开始分工合作教学,形式居然多种多样,有领一句跟唱一句的小老师,也有为歌曲设计表演动作的舞蹈小老师,无论是担任小老师的学生,还是其他学生,每个人都很投入,他们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堂随想:课堂不是封闭的空间,而是开放式的无限的空间,当课堂中出现了与教师原本的教学“套路”不吻合的地方,是“扼杀”学生的想象与观点,形成某种既定的“统一答案”,还是鼓励学生说完,教师给予肯定?是按照教参教案去上课,还是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我终于知道,让学生去讲比教师给出标准答案的效果要好,教师及时的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肯定的话,对学生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有了小老师的帮助,课堂上学生很专注,因为在座的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会弹这首歌的小朋友,在他们的天真的心灵里,老师会的东西小朋友也会,该是多么另人值得敬佩的事情呀!于是,在他们的世界里,欢乐与喜悦在一点一滴的悄悄蔓延,而此刻的我呢,也坐在了学生中间,做起了他们的学生。坐在我旁边的小朋友一直在偷偷的看看我,然后转过头去,带着他满足的微笑继续他的学习。也不知什么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了,窗外的天空风高云淡,而留在我脑海里的孩子们那真诚与自信的笑脸,久久挥之不去……

四、课后反思

鲁迅先生曾说“纸上得来终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我想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是绝没有想到过,课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无疑,这是一堂典型的生成型课堂教学,学生们演绎的《小红帽》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费怡晴同学,还要归功于我对那位学生的鼓励。设想,如果没有她给我的启示,我不会对课临时来个这么大的改变,放弃预先设计的教学,而完全被学生牵着走;如果我没有对她的肯定,而是毫不留情的否定,她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正是对她的"独出心裁"给予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引用,才有后面精彩的场面,才会生成出如此精彩的一堂课。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过于强调基础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一开始我过分注重学生节奏练习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练习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厌烦情绪可见一斑,此刻的我已很难轻松的驾驭课堂,正是有了学生出现的这个和谐的小插曲,才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课前的备课不再是光备课还要备学生,而我在这一节课正是缺乏了这一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生成课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要求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不当高高在上的说服者,也不只是"教书匠"而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成了学习音乐的主人,老师成了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

五、问题讨论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主导因素是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

1.转变课程观,进入课程编制者的角色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等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被动的教书匠。而是在平凡的教学中善于反思、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新课程主动的构建者。

2.立现代学生观,进入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现代学生观的依据之一是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人人都拥有言语、数理、空间、音乐、活动、自我、交往等七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强项。它启示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应该相信所有学生都有艺术的潜质与追求,都会有一定的发展。在以创造为生命的艺术活动中,应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表达个人情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角色,从过去音乐知识、技能的权威,传道授业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喜爱音乐的引导者和学习音乐的指导者。教师是学生在审美情境中的审美伙伴,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亲密朋友。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这里,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

3.学机智的合理处理

教师在偶发事件中,应该用:“宽容的心态,赏识的眼光,智慧的举措来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并能巧妙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以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剂,也可以为师生关系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师要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