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知识 > 歌唱教学 >

高中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为社会各界所接受,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艺术活动,也是校园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视唱听音、多变的节奏组合、丰富的和声织体和声乐技能的运用,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使其在合唱中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因此,高中的合唱教学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合唱教学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中合唱教学应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合唱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高中合唱以混声合唱为主,但是我们现有的混声合唱作品大多是成人作品。而高中学生还处于变声后期,声音不是很稳定,很难达到成人合唱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善于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合唱作品,科学合理的安排声部,重视和研究学生变声期的声音训练,在提高合唱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做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如:柯达伊的“卡农”式合唱教学法及节奏接龙等。 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应多以鼓励的方式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审美体验贯穿合唱教学全过程。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合唱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合唱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合唱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多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对合唱的鉴赏能力。许多优秀的合唱音响都能激发学生对美好合唱声音的向往和追求,如电影《修女也疯狂》、《放牛班春天》等,天籁般的歌声会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审美体验,使学生能够主动体验审美过程,养成自觉感受艺术的习惯,掌握艺术表现、鉴赏和创造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从而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三、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适当进行无伴奏训练。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声部之间合理的音准、音高关系构成了协调中的谐和,因此音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合唱教学中常见的音准问题是:分声部已经练得很准确熟练了,合成时还是会出现各种音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学生在合唱中要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在听觉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我们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进行,而且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我调节,达到谐和的状态。如:训练时可以不必依照作品的节奏而依照指挥的手势,在某些和弦上作一定时间的延长和停留。等到整个和弦由每个学生进行调整而获得理想的协调、纯净时再进行下去。这样也可进行循环呼吸的训练。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对于训练学生的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有很大帮助。

纵观国内外有关合唱教学法的研究,已将聆听置于读谱、演唱、记忆、表现等其它几个教学过程之首。作为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已将聆听作为基本能力列入教学目标之中。这说明了聆听与演唱歌曲、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作品都同属于学习音乐的范畴,当然也属于音乐形式之一――合唱的重要范畴,而聆听更是乐理、欣赏、演唱技巧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的手段,如果聆听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演唱教学的音准、技巧和表现.从而影响合唱教学过程的音色、和声等等方面的要求

四、声音和谐统一

合唱训练中,声音做到自然、流畅、圆润,要有一个和谐、统一较完美的声音效果,没有科学的、较系统的声音训练是不能达到的。

(一)每个人的天然音色差别很大,要做到和谐统一,首先要统一声音的位置。

高位置的发声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训练时我们可以采取轻声演唱的方式,用母音“U”和哼鸣进行音阶的下行训练。轻声演唱可以更容易的得到假声,假声再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母音“U”,音色柔和,声音容易集中便于找到头腔共鸣,克服挤压喉头、大声吼唱、位置低的毛病。可采用一些相关练习曲进行演练。

其次,要善于模仿演唱,统一音色。让学生用接龙的方法来演唱同一个旋律,在演唱时尽量模仿前面人的音色。这样做除了统一音色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为了要模仿别人音色,首先必须认真听,要去感觉自己与他人音色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尽量的模仿。模仿演唱几次之后,同学们之间的音色开始互相靠拢了,声音更有共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和谐的声音效果。

另外,由于高中合唱的作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难度。在演唱不同作品时音色也应该根据作品的情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演唱《黄河大合唱》与演唱《拉德斯基进行曲》时的音色显然是不同的;演唱《旱天雷》与演唱《小河淌水》时的音色也有区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与体验理解、挖掘作品,针对作品特点塑造出不同的音色。

(二)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要善于控制、运用气息。在平时的合唱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隔肌随着抽泣声有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感觉到发酸和累。这样做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种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2、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P”的力度。这种练习既锻炼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3、将气吸入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这种练习可锻炼膈肌的控制能力,也能训练合唱队同学看指挥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

在每位队员都基本上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后,再进行合唱呼吸训练,即整体齐呼吸、声部交错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等,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渐引导学生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以适应不同力度,不同情感,不同技巧的合唱曲的表现。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要运用理性、感性知识去解决一系列技术和艺术的问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五、注重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合唱中,要使每个声部准确清晰,声部之间又浑然一体,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作为演唱者必须随时注意倾听各声部的旋律,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在演唱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同声部间的音量的平衡,要善于倾听左右同声部同学的演唱,既能听清旁边同学演唱的声音又能听到自己演唱的声音。这时演唱的力度与音量是最适中的。其次在训练时,要强调声部间的倾听: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只有互相关注(每个同学聆听自己声部的声音,还要关注其他声部的进行),个体感知与群体感知才能高度统一。这样反复训练,同学们控制音量的意识及声部意识都会得到提高。

六、合唱教学总结

总之,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让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声音、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使每个学生能够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并能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自信地、有表现地歌唱。同时,注意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融于歌唱实践活动中。歌唱曲目的选择要与学生的歌唱水平相适应,难度适中、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