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教案 > 高中音乐教案 >

高中音乐课《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案例

作者:汤婕妤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7-31   点击:

  生:词句提取
  师:好的,那我们就用词句提取式来创作。老师先创作来一句,你们看看是不是很简单?范唱:月落乌啼已是霜满天。怎么样?是不是提取了原诗词的词句?是不是很简单可行?下面看你们的了。
  课堂实效:有了老师的范唱启发和鼓励,同学们开始讨论研究,老师也轮流关注和参与四个组的讨论,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敢写敢唱。很快第二组首先完成创作:江枫和那渔火对愁眠。老师及时高度赞赏了这组的创作,让学生代表将这句歌词写在黑板上,以此激励其他小组更加投入。紧接着第三组创作完成。很快一首完整的歌词写在了黑板上:月落乌啼/霜飘飘满天,江枫和那渔火/对愁眠,晓晗染霜/姑苏梦,夜半钟声/杳杳到客船。教师再将此歌词完整演唱,给学生进行旋律节奏的示范,之后全班共同齐唱了这首属于自己的《枫桥夜泊》。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课后反思及应对措施:
  片段一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还是很充分的,也运用了小组互动的形式,集思广益,降低了难度。原以为经过前面的实例铺垫,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创造、分工合作、小组互动,集思广益,每四个人共同合作用词句提取或语言转换的手法完成歌词创作。但显然,学生没能完成教学目标。一来,还不够专注,有部分学生没有专注地投身于创作活动中;二来,短时间内的创作目标达成反而使学生有了压力,无法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思维创造;三来,教师在学生进行创作时,启发式的引导力度不够,没能做出鼓励性的范例给学生一个扶手,学生仓促间没有典型例句进行模仿创造,抑制了创作思路。
  针对以上课后反思,我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调整教学方法,教师有技巧地引导学生选择了创作难度较低的词句提取式,同时也主动示范歌词的创作,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模仿的扶手,于是就有了达成教学目标片段二。
  教一定导致学吗? 答案是肯定的,教一定导致学。准确的说:行之有效、行之有道的教一定能导致学。笔者认为所谓行之有效、行之有道,就是以下几点:
  一、以音乐为本位,注重审美体验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听觉体验的基础上,教师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音乐实践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过程都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让每个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去模仿,探究式地学习音乐。
  三、以小组互动为基础,构建良好氛围
  笔者所在学校是高中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小组互动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以小组互动为基础,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分工合作,以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感悟。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这种小组互动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也可以延伸到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以有效课堂为目标,尊重个体差异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课中老师往往通过设问、音乐创造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获取音乐感悟,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根据班级集体、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调整设问的难易度,创设适合该班级、该学生的学习扶手,帮助学生探究、实践,使得不同的个体由于不同的设问、不同的活动形式都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同一节课也能上出不同的精彩来。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