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教案 > 高中音乐教案 >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一唱雄鸡天下白》评析

作者:薛晖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作者: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音乐教研员 薛晖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根本途径。为此,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积极了探索,设计、执教了大量的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以及各类各级音乐教学竞赛活动中的优质课,无疑这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一大成果。笔者通过现场观摩调研、录像课评比、教学设计竞赛等渠道,欣赏或拜读了大量的音乐课例,有不少还是“原生态”。这些鲜活的教学案例常常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激发我去做深入的思考。课后,我客观的点评往往博得教者的认同,给人些许启示。现把这些课例及其评析整理,作为一个系列刊发出来,与音乐同仁们一起分享老师们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以资借鉴。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这些课评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广大音乐同仁对同一课例因欣赏的视角不同,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求同存异好了。


  课例:《一唱雄鸡天下白》


  《一唱雄鸡天下白》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由湖南安化县第一中学刘林艳老师设计。


  该课的教学目标有三:其一,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其二,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段;其三,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音乐与语文、历史学科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积累。


  该课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播放开国庆典片段。


  2.谈话导入同学们所熟悉的伟人,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一唱雄鸡天下白》。


  二、赏析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1.学生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的情况。


  2.欣赏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3.师生共同对歌曲进行点评并小结。


  三、赏析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


  1.由《小背篓》曲作者导入。


  2.创作背景介绍。


  作为中国人民领袖的毛泽东,人民歌颂他,从20世纪40年代的《东方红》到毛主席逝世后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歌曲。白诚仁分配来湘后,多次深入湘北、湘南等边缘地区收集、学唱了不少湖南民歌。1959年,白诚仁到韶山,看到一位老大爷来到毛主席的故居门前留下来,就在门口唱山歌,借以抒发自己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这一情景令白诚仁非常感动,于是,他巧妙运用了湖南城步县的苗歌音调创作了这首歌曲。


  3.聆听欣赏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


  四、赏析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


  1.施光南及其作品的介绍。


  2.学生哼唱几小段施光南的经典作品,《打起手鼓唱起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3.欣赏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4.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段。


  五、赏析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春天的故事》


  1.作品简介。


  2.欣赏并随乐哼唱。


  六、创编歌词


  1.请同学们根据以“…”的故事为题材进行歌词的创作(要求与时代紧密相联系,如今年的冰灾、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为题材等)


  2.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或歌唱自己的作品,老师记曲谱)。


  3、老师点评


  四、归纳与小结


  1.回顾并总结全课。


  2.布置作业:(1)你还听过这个时期的哪些作品,收集一至两首,下堂课交流。(2)查询民族管弦乐队与管弦乐队的编制。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1)本课分时代探究学习,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思想感情。将枯燥的背景知识变为了生动的实践体验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2)本课为学生设计的创作表演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展现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以及自信心。


  本课还需注意的方面有:(1)老师自己要摄取更加广阔的创作知识,自编自唱。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的点滴。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更高、教学效果更明显。(2)语言组织要更加精炼。


  薛晖评析:


  《一唱雄鸡天下白》是属于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音乐与时代”这一单元,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和“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是紧紧围绕中、外音乐发展的线索来组织的,精选了各个时期最具时代风格特点的经典音乐作品。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也应该紧紧抓住“音乐”与“时代”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在教学中结合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将音乐置于相应的时代背景之中,分析音乐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音乐的时代烙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发展,把握各时代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特征。教学中,刘老师特别强调了音乐与时代的联系,聆听与欣赏歌曲时,分析了每首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如,欣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时分析了二战结束后的时代背景;欣赏《挑担茶叶上北京》时探讨了毛主席颂歌的产生与发展;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艺术工作者用歌声记下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刘老师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该课的教学重点。另外,在教学中,刘老师还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或以学生较熟悉的歌唱演员导入教学,或详细讲述创作的相关故事,或让学生参与表现,等等,正如刘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所说“将枯燥的背景知识变为了生动的实践体验过程”,这也是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设计中也还有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一体现于教学内容的组织。此节课教学的主体内容是欣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挑担茶叶上北京》、《在希望的田野上》,都是教材内容,且是新中国成立后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应该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但教学中仅用这三首歌曲作代表说明三个不同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断层”较多,难以理清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发展脉络。在本课教师用书“教学内容说明”部分,作者列出了中国此阶段音乐(特别是歌曲)发展的脉络:50年代初胜利的歌声;大跃进时浮夸的歌曲;“文革”中的“语录”歌;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音乐作品。这是一条非常清晰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音乐发展肪络,可在每个时期选取1-2首作品,感受、分析、探讨或表现,这样教学的脉络会更清晰,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更充分,理性认识也会更深入。有些作品的音响资料较难找,如,大跃进时浮夸的歌曲,可采取教师介绍的方式,从歌词内容或教师的演唱中让学生了解有这一类歌曲,也能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应该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其二体现于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刘老师选择这首歌曲让学生学习和表现,有一定有难度。《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一首非常适齐唱,且易于学唱的歌曲,且此歌在当时起到了号召全国人民克服1959年至1961年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困难、团结一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社会作用,也是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建议将这首歌纳入此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演唱。另外,在教学的“展开”部分,设计了让学生“创编歌词”的实践活动,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创作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细心人,热爱生活,敢于展现自己”。这部分属于本课的“题外话”,对于达成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作用,同时,要学生在五分钟(教学设计上标明的时间)内完成歌词创作,教学实践中难以做到,且歌词的创作有“歌词”的要求,不只是随意的填词演唱。


  最后还想谈谈教学目标定位和表述的问题。


  该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条,即:结合本课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段;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音乐与语文、历史学科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刘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和表述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多做些思考:其一,此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什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上的教学目标。其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何区别,不能将其混淆。其三,目标的设定不是空泛的,应该是具体的,可行的,并尽量可测。其四,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是学生能达到什么程度,而不是老师将如何开展教学,等等。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陈述,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要具体、明确;行为条件要灵活、多样;行为程度须大部分同学能达到。二是要关注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可采用两种方式,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体验性的目标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四要遵循几个原则,即明确性原则,可测性原则,适当性原则。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很重要,这是教学的方向定位,只有确实目标之后,再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与方法。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