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婺剧 >

婺剧中的高腔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婺剧中的高腔分西安、西吴、侯阳 3种。西安高腔流行于衢州一带,因衢州古称西安县而得名。这种高腔,源出弋阳腔,以鼓为节,有帮腔,但在发展中已加入笛子(艺人叫“横风”)伴奏,有时亦出现简单的过门。唱腔高昂但略低于原弋阳腔,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明代四平腔的遗响。主要剧目有《槐荫树》、《合珠记》、《芦花絮》等。西吴高腔,流行于金华一带,因数次在金华北乡的西吴村开设科班传艺而得名。有帮腔,以笛和提琴(一种大型的椰壳板胡)伴奏,其唱腔较西安高腔婉转流畅,据说自安徽传入,与徽、池调有渊源关系。主要剧目有《白兔记》、《白鹦哥》等。侯阳高腔,流行于东阳、义乌一带,以大鼓和大、小锣为节,笛伴奏,无过门,有帮腔,唱腔比其他两种高腔粗犷喧噪。主要剧目有:《古城会》、《全鹿台》、《访白袍》等,可能是义乌腔的遗音。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