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戏曲曲艺 > 赣剧 >

为您介绍赣剧的唱腔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于产剧的形成按其声腔先后而分成不同的阶段,不仅在演出剧目上,每上阶段都有不同的进展,而且在班社的组织上,也经历了一些不同的变化。早在明代弋阳腔的阶段,戏班的组成,就有演员九人、龙套手下八人,乐队五人和管理戏箱的三人,加上班头和其他行当人员,每一戏班约为二十八人左右。其中演员九人即是九个行当,分为正生、上生、老生、王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等。因为赣剧的班底是弋阳腔,其脚色行当继承了南戏的传统,除南戏七脚以外,还增加老旦和二花脸,俗称“九脚头”。而乐队五人,其中鼓一人,大锣、小锣二人,大钹、小钹二人。明代的弋阳因为是干唱形式,除以唢呐伴奏的吹找曲牌以外,再没有使用其他的管弦乐器。而唢呐是司钹者兼吹。清代以后,在饶、广两府出现的乱弹腔,最初只比高腔的乐队增加一个,即鼓一人,大锣、大钹为一人(同时兼司两种乐器,又称“夹手”),小锣一人,习称“武场”。而文场有胡琴一人,二胡一人,三弦一人,月琴一人(由司人锣者兼),共有六人。其他组成人员与高腔班同。清末以后,由于赣剧演出剧目的增多,在演员方面又增加若干人,其脚色行当出现了武生、二旦、茶旦、粉旦和四花。加上原有的九人为十四人。这时的赣剧班社为三十六人者,便称之为大班;二十四人者称小班。而很多大班的演出,集中体现人赣剧的艺术水平。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