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12.声乐学习中对声音音色的要求(下)-董华主讲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mp4
教学主讲: 董华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1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三个支点”的协调运动是改善音色的有效方法

  歌唱者要想改善自己的音色,首先要有正确的声音支点,歌唱时的基音是从喉咙里产生出来的,但歌唱者自己却感觉不到喉的存在。正如沈湘教授所说 的: “意大利人没有喉。指的是意大利人在演唱时感觉不到喉的存在,完全是共鸣。所以这个概念,我们也理解:声音是从喉出来的,但绝对不能在感觉上有喉 的存在。有了喉的存在的感觉时,大概是过分紧张用力了。”这也是本章第四节中讲过的,口腔的功能是求字不求声。

  1.声音支点对音色的改善作用 声音的第一个支点在与前胸剑突骨(心口窝处的半圆形小软骨)相对应的后背第八胸椎处。有了这个支点,喉咙、下巴和舌根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放松,歌唱者才 有可能得到松弛的喉咙状态,使气息和声带的相互作用得以缓冲,从而能自然地发声,这是解决声音的“尖”和“沙”重要方法。而声音的第二个支点在口腔内悬雍 垂(俗称小舌头)后上方的后鼻管处,是歌唱者解决中高声区“喊”“憋”“白”等现象的重要方法。

  2.口腔支点对音色的改善作用

  口腔支点是声音能正确地从后鼻管进入头腔,而声音不被软腭吸收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口腔共鸣点——硬腭能反射声音共鸣的保证。同时口腔支点也因为其向上 “啃”的感觉而成为放松下巴、舌根和喉部肌肉的重要手段,起着对声音的平衡和协调的控制作用。所以说口腔支点是改善声音“窝”“倒”“僵”和“喉音”等现 象的重要方法。

  3.气息支点对音色的改善作用

  气息支点不稳定,声音缺乏呼吸的支持,发出的声音会出现各种复杂而难听的声音;气息支点不稳定,歌唱发声时横膈膜就会跟着颤动,同时声音也会摇摆,容易形 成“羊声”;气息支点不稳定,喉咙就会发紧,最容易形成“喊声”;气息支点不稳定,气息会控制不住,最容易漏气形成“漏气声”等等。

  歌唱时三个支点各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只有“三个支点”的协调运动,才是改善音色的最佳途径。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