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教程 > 声乐教程 > 晁浩建声乐教学视频 >
课程名称: 11.晁浩建男高音教学前言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wmv
教学主讲: 晁浩建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2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民族唱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其经历了几个不同朝代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情趣中创造积累并加以总结形成的。早在春秋战 国时期,就有了我国第一部歌词集——《诗经》。民歌演唱在民间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到汉代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音乐机构“乐府”正式成立,收集整理并改 编创作了许多民歌。从“乐府”开始,民间的声乐真正进入了专业化的轨道。到了唐代时期的音乐机构被称之为“梨园”,且大多设立在宫廷里。在《乐府杂录》里 就记载了作者段安节对歌唱发声方法的见解, “善歌者必先调气,氤氲自脐间出,主喉乃口意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可见 唐代艺人就已对歌唱的发声有了深入的仔细研究。到元代元曲的兴起,歌唱形式就更是各式各样了,有戏曲、说唱、民歌、小曲、艺术歌曲等同时并存,将我国的民 族歌唱艺术推到了新的高潮。我国现存最早论述声乐艺术的专着《唱论》,就是对当时各种歌唱形式中的歌唱经验和技能进行的论述和总结。到了清末时期,民间戏 剧,说唱音乐,民歌等更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科班纷纷兴起,都有着自己系统严格的歌唱训练方法,并总结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声乐理论,为 今后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解放后,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从50年代至80年代,一批献身于民族声乐艺术教 育的专家们潜心投身到民族唱法的教改与研究之中,他们大胆探索推陈出新,总结出了一套既科学,又保持了我国传统唱法风格风韵的演唱理论。目前人们所说的民 族唱法,实际就是一种“新民族唱法”,它包括了我国传统的民间唱法,曲艺唱法,戏曲唱法,还包括了新民歌、新歌剧和西洋唱法的民族化演唱。简单地说就是源 于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更新的一种唱法,它融人了现代科学的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同时继承发扬了传统民歌演唱方法,加以融会贯通而形成的科学唱法。

  民族唱法的特点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独特的行腔韵味为特长,在掌握润腔技法韵味的基础上,强调字正腔圆,充分体现在演唱中的个性化的多样性,同时民族唱法以形体与表演紧密结合,使歌唱中神形兼备,唱表结合,符合中华民族对歌唱表演艺术的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