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我除了在专业艺术团体任竹笛独奏演员外,还曾担任过交响音乐《沙家浜》的西洋长笛首席(即Flute)。在长笛的演奏中,对气流方向的要求,认为要根据低、中、高音区的不同而自然变化,随着音高的上行,气流的方向也应从低随之抬高,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尽管气流上、下有所不同,其中心点始终集中在吹孔的外边缘。我认为竹笛的气流方向与长笛是一样的,也有下、中、上之分。气流向下,音高会降低;气流向上,音高会上升。在吹低音时,气流应向下;吹中、高音时,气流逐渐抬高。音越高,气流抬得越高(但要注意,气流再高,其中心点还是不能离开吹孔的外边缘)。
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了达到低、中、高音区的音准,吹出圆润的音色,除了需掌握气息的流速和气流的方向外,还需得到口腔的配合。这里分强弱音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吹强音时,口腔应打开(低、中、高音都一样,一般低音打开的程度要大一些,中、高音时相对小一些);吹弱音时,无论是低、中、高音,口腔都应收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