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第七届全国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观后感

作者:胡林芳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2014年12月7日至11日,全国第七届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小学组)的比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深圳举行。从各省中挑选出的21节优秀课在这次活动中大放异彩。同时,也为我们这些求知若渴的教师们提供了一次拓开视野,与全国最优秀的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三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此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主办,是历年来参赛选手最多的一次,观摩教师达6000人左右,堪称中国音乐教育的奥林匹克. 这是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也是音乐教学比赛的最高赛事。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参加了这么高规格的观摩活动。

  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师汇聚在一起。此次赛课活动不像往届比赛时小学组和中学组同学同时分场进行,而是采取小学组与中学组分时段进行。音乐课评比组委会共安排了小学组21节(欣赏课8节、唱歌课8节、综合课5节)优质课,分中低段和中高段,每节课都引人入胜,听课的热情相互感染着每一位老师,每天要听8节课,特别宽敞的听课场所显得人山人海,在场的听课教师都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优课盛宴。

  参赛的每一位老师万般投入,激情洋溢的《打麦号子》、活泼多变的《母.......叫咯咯》、热烈奔放的《打枣》、婉约清新的《美丽的夏牧场》……无不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倾倒;执教者优美动听的范唱把大家带入了美丽的场景,老师娴熟的教学基本功技巧更是让我们赞叹,富有新意的教学手段让音乐更具有淳朴、自然的魅力。如果说21节音乐课给观摩教师带来各种思想碰撞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则是帮助大家理清音乐教学思路,理解音乐教学本质的指路明灯。

  经过整整三天的观课,共听了21节小学音乐课。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21节课着实让人过足了瘾,真的是享受了一次幸福的视听盛宴!每一节课都汇聚了各省市无数音乐专家的金点子,每一个教学流程甚至是精确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出来的。每节课的课型特色分明,都注重了音乐性,用审美体验贯穿着始终。听课中,赛场里时时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都是为台上上课的孩子们和老师精彩的表现喝彩!

  这21位音乐教师各个教态从容自如,教学语言亲切娴熟,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教学理念先进有效。让我们听课者不由感叹到:这得经历了多少次磨课才能如此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啊!这么多节课中,我最欣赏的有以下几节课。

  富有童趣的一课――《母.......叫咯咯》

  《母.......叫咯咯》是由广东省珠海市解翔老师带来的一堂唱歌综合课,她紧紧的抓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用农场和魔法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抓住歌曲中的典型旋律做文章,听辨、演唱、创作,小题大做,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也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学会歌曲上,也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表现中,在与老师的合作表现中学会歌曲。同时解老师上课非常放得开,也善于表演,她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了在场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解老师围着花围裙,装扮成一个清新靓丽的“农场主”形象,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农场情景,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吸引的还要数解老师的语言功力。那具有童趣性、指示性、启发性、针对性、激励性的语言引导,既为课堂增添了乐趣,又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得在场的学生和教师都能愉快、安静地去倾听。这节课独具匠心地活用教材,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喜欢模仿的心理特征,以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为指导,从音乐的核心“节奏”为切入点,通过音乐游戏、体态律动、乐器演奏及创编等教学手段带领孩子们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展开轻松愉快的音乐体验,在“玩”的探究实践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作     为一节器乐进课堂的课例,通过运用简易、有趣的竖笛教学,使得整节课不仅增加了亮点,还让我们在座的每个老师都折服于她敢于在现场课上挑战乐器教学的勇气。如此优秀的一节课例除了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努力以外,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作为支撑。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为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呈现出如此精彩的音乐课。

  热情洋溢的一课――《打麦号子》

  《打麦号子》是江苏省冯星星老师上的一堂歌唱课。这是一位很出色的音乐老师,演唱表演功底了得,课堂把控能力也很强,教学时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老师很好的抓住了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特点展开教学,以师领生合的方式、聆听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特点,熟悉歌曲旋律。又对比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到歌曲旋律发展特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师生互动演唱中较快的学会了歌曲演唱。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课堂的后部分欣赏了号子演唱视频和老师现场演唱的不同风格的号子,效果好。整堂课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热情,学生也很轻松的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

  令人惊喜的一课――《赶圩归来阿哩哩》

  《赶圩归来阿哩哩》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非常规的唱歌课,也是这21节课里最吸引我的一节课。这是节紧紧围绕“音乐本体”进行有效创作教学的课例。王老师声情并茂,引导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忱。学生在老师情境性的引导下将歌曲进行改编演唱表现。歌曲的改编力求表现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和歌曲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特点,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歌曲改编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加入了学生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摇滚风,激发了学生的创编和表现激情。同时,改编时还特别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在师生的合作中高效完成了歌曲改编。另外,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演奏演唱基本功也非常了得,在师生激情演唱中完美结束,获得观摩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堂课给了我们唱歌课的不同思路,这样的创编是学生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和有益于激发学生创编热情的,是高效的。这堂课也为我们的唱歌教学和编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音乐欣赏课中的主旋律――《暴风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陈凌秋上的一节音乐课《暴风雨》。首先第一个环节是熟悉主旋律。这里沈老师的设计是学生聆听主旋律,教师画出图形谱的方法来感知形象,体会乐曲情绪。我认为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让学生熟悉了主旋律,同时更熟悉了主旋律的节奏特点,集聆听、体验、表现为一位。其次是哼唱主旋律。先出示显示音高的旋律线,学生用“啦”哼唱主旋律,教师弹奏主旋律并提示高位置。接下来让学生边听边唱,同时用手画出高低旋律线。第三步是提问“在唱旋律的时候有什么困难?”这里老师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旋律中音高起伏较大的困难,使之能正确演唱,记忆主题旋律。运用旋律线的粗细并行,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体会出旋律的优美。最后一个步骤还是提问:“主题旋律在音乐中总共出现了几次?”从而加深、巩固学生对主旋律的印象。这样的设计其实可以运用到我们每节音乐欣赏课当中,在欣赏课中,我认为对主旋律的处理很重要。教师抓住了主旋律就是抓住了欣赏课中最关键的一条引线,从而使欣赏课以较完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更容易的接受。

  婉约清新的――《美丽夏牧场》广东,俞快。参赛时已经怀孕八个月,她一路走来让人感动。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重视挖掘歌(乐)曲的内涵及相关文化,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

  如果说21节音乐课给我们与会观摩教师带来各种思想和碰撞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则是帮助大家理清音乐教学思路,理解音乐教学本质的指路明灯。在小学组的点评环节中,评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莫蕴慧老师进行了总体性评价,杜永寿、刘德昌、郑莉等评委分别针对唱歌课、欣赏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资源的选择、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欣赏课中不注重音乐主题的演唱,欣赏要以短句为单位,而不是以每个音为单位,不要划分的过于零碎,要完整的聆听。在教学设计方面,首先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要遵循音乐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规律、艺术规律;要根据音乐特点,有效地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中千万不要“过渡设计”,要做到“大道至简”等等。专家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和启发。

  这次活动的21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不同省份。他们以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和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拓展音乐、创造音乐。各有各的亮点,各有各的新意,每一节课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这里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一、  要关注音乐本体,注意学生发声的科学性和歌唱状态,这些都是音乐课中最本质的东西,需要我们老师时刻关注的。

  二、  要关注学生。

  要帮助学生摆脱被动的局面,变为主动学习的本体。像律动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对音乐的感受,自己做自己的律动。而一些老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的整齐有序而带领学生统一做律动。在音乐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一些问题,不要永远让学生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可以是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中探讨、一起寻找答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

  三、 把握要素,积极打造以学生为本的音乐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由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感受慢慢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强调主体参与。以这次比赛第一名的《母.......叫咯咯》为例,授课教师通过丰富的情景创设教学,使得学生在一节课中就有了不同的音乐体验,一改以往“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更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

  21节比赛课,教师们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例如:《打枣》这是一节具有河北民间特色的音乐欣赏课,这首传统乐曲是用三件民族乐器:唢呐、咔腔和口弦子塑造了三种不同的音乐形象。老师通过自己亲自示范演奏,使学生更直观的参与到聆听当中,更直接的认识这三种民族吹管乐器的外形和音色特点。

  五、 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一名优秀的现代音乐教师,不仅要对工作拥有满腔的热诚,还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独力歌唱的能力、较强的演奏水平、舞蹈能力、丰富的乐理知识、音乐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等。不仅如此,还要自我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创造出不同的新意。《母.......叫咯咯》这节课,授课教师在传统运用钢琴的基础上,就借用现代爵士乐奏出了不同的音乐情境。她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更是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获得了全场教师们的热烈掌声;《打麦号子》的授课教师用一颗热诚的心感染着所有孩子,他们跟随老师的步伐慢慢的投入到打麦的意境中,开心的高唱打麦号子。同时教师还用钢琴演奏了自己改编创作的现代版《打麦号子》,充分展示了自己优秀的专业素质;《打枣》的授课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民族乐器唢呐、咔腔、口弦子,形象刻画了年轻人、小女孩和老爷爷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收到了奇佳的教学效果。

  六、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21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每一点一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身怀绝技,他们不仅仅是老师还是演员、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教师基本功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不是谁都能够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 一个音乐专业技能很强的演员,不一定是一个称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为他也许没有掌握相关的教育知识,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方法。而一名教学能力强的中小学教师,只有掌握了必备的音乐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仪表端正、自然、大方、得体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寓育人于教学活动中并具有自身教学特色,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风格,然后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表述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及难点处理得当;用普通话讲课,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书法流畅美观;多媒体教学技能熟练,最后是教学过程各环节连贯,教学时间分配合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提升,离不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靠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基本功绝不是弹琴唱歌跳舞的表演和写文章,更不是精雕细作的某一堂师生“做秀”的音乐课,而是把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体现。所以我觉得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回顾五天的深圳观摩学习,我感慨颇深。每位授课教师独具匠心、周密细致的教学设计,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始终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我们要用这种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意境中感受音乐,从而一天天更加热爱音乐,懂得音乐。

  把握机遇、挑战自我,展示技能、扬我风采,此次全国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给参赛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施展的舞台,更是给全国音乐老师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舞台。

  这次观摩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执教教师优秀的音乐素养、简洁而准确的语言、科学而流畅的教学程序、精湛的技能技巧及专家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能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中汲取这么多的“音乐食粮” 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唯有专心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勤于思考,始终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并带领学生,让学生投入音乐的怀抱,体会音乐的美,这应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宁夏灵武市第六小学  胡林芳)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