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高年级感受与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邓红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高年级感受与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由《巡逻兵进行曲》一课所想到的


  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    邓 红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是摆在首位的学习领域。为了适应新课程环境下的感受与鉴赏教学,广大音乐教师积极探索钻研,摸索出了许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图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然而,就我个人而言,对于高年级的感受与鉴赏教学,学生对音乐表现的形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与形式和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三个层面)的理解该达到什么程度?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以及学生对音乐表现的内容(包括音乐的情绪与情感)的描述与表现,教师该怎样把握其分寸?这些都是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个难题,在多次的修改《巡逻兵进行曲》一课中,我从中理出了一丝丝头绪,记录如下以便和大家探讨。


  一、运用形式多样的听赏方式,轻松愉快地熟记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是整首乐曲的灵魂所在,记住音乐主题是精听曲目的首要目标。《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一学年记住2-4首音乐作品的主题。这一要求是音乐艺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学生将音乐艺术文化内化为自身音乐审美艺术修养的必要过程。《巡逻兵进行曲》有两个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为了让学生熟悉并记住这两个主题,教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主题一轻快活泼,但是每个乐句都是弱拍起,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让学生先听熟,再唱谱,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听的过程不是单一的,每一次的听都有不同的目的。第一遍静心聆听,感受情绪;第二遍敲击前奏的节奏为主题一伴奏;第三遍随着主题一的音乐在重拍处转方向踏步,分辨乐句,解决弱拍的难点;第四遍随琴划拍唱谱。连续四遍下来,学生已经将主题一牢牢记住了。主题二比主题一的情绪更加热烈,旋律更加复杂。基于此,教师没有重复主题一的教学方法,而是为主题二配上了符合其音乐情绪的歌词,让学生满怀激情的演唱,帮助他们熟悉了主题二。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形式多样的学习中,孩子们很快就将两个音乐主题熟记于心了。熟悉和记住了音乐主题,为后面深入体验和理解整首音乐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对比之中寻找音乐特征,灵活巧妙地了解音乐基本元素


  音乐表现要素是音乐作品的基石。《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高受与鉴赏教学是使学生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由于音乐表现的要素很多时候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所以,《巡逻兵进行曲》一课在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法,通过对比,了解了乐曲的一些特征。首先,比较新课《巡逻兵进行曲》和熟知的《运动员进行曲》的异同,学生很快抓住了《巡逻兵进行曲》的风格与情绪特点。主题一与主题二的对比,学生了解到主题二的情绪更加热烈,,是因为力度加强了,音调提高了。用随音乐拍手的方式,参与表现主题与连接部分,发现连接部分的节奏变得不规整了,加上旋律线的不断上行,增添了乐曲的紧张感……在多次的比较中,学生发现了音乐中速度、力度、音高、节奏等的变化,以及音乐要素的变化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由于老师自身钢琴基础好,随时都可以信手拈来,这给比较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使课堂变得灵活、轻松。


  三、图谱教学化难为简,生动形象地感受音乐曲式结构


  《新课标》中“感知音乐的结构”是对中学生的要求。但由于这首乐曲的特殊性(主题一与主题二不断重复出现),在学生非常熟悉主题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听全曲,用动作记录主题一与主题二出现的次数,然后用符号记录主题与非主题出现的顺序与位置(相同的音乐用相同的符号),这样,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就将音乐的曲式结构表述出来了。像这样在思考中、在写写画画中安静的聆听音乐,不但让学生熟悉了音乐,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又由于前面教学铺垫比较扎实,图谱记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曲式结构也变得很浅显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轻松的完成,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采用的方法得当,只要学生能轻松接受,让高年级的孩子们跳起来摘摘果子,也未尝不可。


  四、遵循学生身心特征,大胆自主地参与表现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情感的表达是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创造,再现音乐、内化音乐的过程。《新刻标》中提出: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因此,音乐情感的表达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加上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朦朦胧胧的有一些羞涩感了,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舞蹈动作来参与,学生一定会很尴尬,也不会积极来参与。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教师最难把握的。《巡逻兵进行曲》一课,从始至终,没有出现一个画面,老师也没有提示学生这段音乐就是表现哪个形象。完全都是学生自主的想、大胆的说。当听到前奏音乐时,有的学生说像集合的口令、有的学生说像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走来,所以,老师让学生用敲击鼓点和哨子的节奏来参与……当主题音乐响起时,同学们会轻快的拍手,或者踏起轻盈整齐的步伐……当连接部分的音乐出现时,有的学生表现出紧张的表情、有的扮演侦察员的神秘、有的甚至做出擒拿的动作……当乐曲接近尾声时,有的学生作挥手告别样、有的则把脚步轻下来、慢下来……总之,每个人在表达音乐情感时,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得到了升华。


  五、鼓励想象突出个性,适时适度地诠释音乐形象


  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听或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心情来听都会联想或想象到不同的音乐形象。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无论是标题性还是非标题性的音乐,都不可将学生的思维过早的束缚在大家公认的音乐形象里。《巡逻兵进行曲》一课,正是由于标题的过早出现,以及曲调填词的运用,这些文字性的描述把学生束缚在了“巡逻兵”的形象中,使乐曲的教学过程过于具像化,这是整堂课最有争议的地方。我个人也有同感,在高年级音乐表现环节的教学中,用文字、绘画、色彩、动作等方式参与表现的方式只要运用恰当,都是可行的,但是像《巡逻兵进行曲》等形象非常鲜明的标题性音乐,可以在教学结束时才出示标题,介绍作品。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想象会更丰富。


  不过,如此一来,教师的责任也更重,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掌握主体方向,不可一概肯定,也不能过于狭隘。这就必须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加强专业素养与文化底蕴的提升,以适应生活在超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中的孩子们的需要,我们的课堂也才会生动起来。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