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别样的爱,别样的音乐震撼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设计意图: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依据中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音乐认知、感受的特点,通过创设音乐情景,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表现音乐、自主探究,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在教学中我突显以学生为主体,主动体验探索这一主线,注重双基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感受等多种活动形式,循序渐进地学习,扎实地掌握歌曲,并能适时的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来演唱歌曲,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深厚的情意。

2、能力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3、认知目标:能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并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的高声部。

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弱起小节,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能表现弱起小节的演唱,并能有感情地表演歌曲,张显个性化并能较好的处理歌曲情绪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爱心卡等

教学过程:

一、渐入意境――课前欣赏

聊天:同学们,你们去过山里的学校吗?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吗?(欣赏图片)这就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可能对山区孩子的生活、学习不太了解,通过图片欣赏拉近学生与歌曲背景的距离,达到铺垫的效果。)

二、指尖絮语――节奏练习

1你看,图上展示的是哪个季节?(现在的山里是什么季节?)

2你能找找冬天的声音吗?

(1)风声hu、下雪声da

(2)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节奏(弱起小节、附点节奏、连音线)

(3)两声部合奏

(4)教师琴上带一遍生声训。师:风声,下雪声准备,周老师带上音乐!(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寻找冬天的声音”创设了一个寒冷、恶劣的天气情景,通过二声部的节奏模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家访的不容易。以这个节奏为引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最重要的是解决教学中的节奏难点。从音响出发,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三、轻吟深唱――新歌教学

师:天这么冷,风雪这么大,在山区的某个角落却发生了一件温暖又感人的事。是来自大都市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清雨,主动到边远山区小学支教。她的班里有个名叫明素的女学生,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只为要给清雨老师准备一天的生活用水。清雨老师从明素密密麻麻的补丁中,从明素衣服的裂缝中,看到她的肩膀,被扁担压出血痕……可是,有一次,明素周六回家以后,10天没来上学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山区没有电话,清雨老师决定,亲自去家访,在同样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早上,清雨老师出发了,她翻过一座座山,走过10多里山路,过了一个峡谷前。小径从悬崖中间穿过,抬头看不到山顶;低头看不到谷底,只听到河水奔流不息的声音。习惯了大城市笔直平坦的大道,山区凶险的小径,吓得清雨老师满头冒汗,双腿发软。可是,为了看一看明素,她咬咬牙,毅然走向了峡谷,3个小时后,日落西山!清雨老师终于来到明素家门前,一间小小的破烂的木板房……

(一)感受聆听

1、初听:欣赏视频

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生:……)

2、复听,歌曲唱了些什么?做小哑巴讨论。

讲解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3、再听,做动作。出示四个色块并区别,讲解急换气。

师:北风呼啸,大学纷飞,有没有动摇老师坚定的步伐啊?

(二)歌曲学习

1、哼唱。

师:想唱吗?我们用“U”来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注意口形声音气息 2、念歌词。

师: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动听的旋律。让我们来朗诵一下老师第一次来家访的情景。

3、唱词(朗诵后直接琴上伴奏演唱)

(1)找出难点并解决,边读:附点节奏(细心的关怀)、后十六分节奏

师:老师啊,我送你过木桥……,你觉得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吗?生怕老师有危险,节奏是紧密的,那我们要唱得快一些)唱1-2遍

(2)完整演唱(让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演唱第二段

老师又来家访了,这一次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家访的?(第二段)

1、说一说、读一读。(天气更加恶劣了……)

2、最后“嗯”的处理:表达了当时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是啊,老师爱孩子们,同时孩子也对老师充满了感情倾听“嗯”,我们来唱一唱歌谱,哼唱一下“嗯”……(老师越走越远……)

3、雪又深,风又大,老师啊,你还来家访,怎能不让我感动呢?(完整演唱)一、二段连接处急换气。

(四)完整演唱全曲

你看,山里的孩子这么热爱他们的老师,送老师“过木桥,回学校”,其实,老师也非常爱自己的学生,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家访,从春天到冬天,其实包含了每个季节,每个时候都在关爱孩子们,就让我们带者这份浓浓的师生情一起来演唱吧。(教师伴奏

(五)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有变化吗?雨在下,雪在飘,老师不怕艰辛来家访,老师回家时孩子又在担心什么?担心体现在哪里?

1、个别读――全班读(“山又陡,路又滑。。。。。。”是啊,老师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害怕老师有危险,要送老师过木桥、回学校,快用你的歌声来表达。)――全班唱(力度)mf

师:其实音乐家在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写成歌曲的时候,这部分用了两声部的合唱形式表现,我们现在唱的是高声部。

很好,刚才我们从力度上表现了这份爱.。

2、前半段:可以用叙述的语气来演唱。mp

3、声音指导:连贯轻柔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感受歌曲,学唱歌曲,加强学生的音准、节奏、声音等双基训练,体验速度、力度对音乐形象的作用。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认知――再体验――表现”。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了一个“情”字展开,以“情”为纽带,无论是歌曲表达的感情还是学生自身感情,始终在“情”这条主线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真挚诉情――拓展延伸

(一)歌唱声中表衷情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演绎一下大山里的老师在天气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来家访的情景吧。

模仿冬天的声音――演唱歌曲――模仿冬天的声音

师:让我们诚挚地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二)音乐声中诉衷情

1、学生讲一讲自己与老师之间的事。

2、写写、说说想对老师说的话。(音乐伴奏、交流)下课送给老师。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艺术,教学应讲究情感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强烈共鸣,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五、意味犹存――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用歌声把一份浓浓的师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生活中把这份诚挚的师生情一直延续下去吧。

(设计意图:在本课的最后,教师用一句简单又真诚的话在课堂和生活中搭起了一座和谐的桥梁,在音乐和师爱中系上了一根坚韧的纽带,达到从音乐到生活的美好渗透,意味深长……)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作者通过老师日常家访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师生间深厚友情的生动画面,充分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情。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以弱拍起,曲调采用了相同的节奏音型和旋律模进的手法,使音乐起伏有致,富于动感。它形象地表现了在一个冬雪的夜晚,老师家访回校时师生同行的情景和学生表达对老师充满深切感激的心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前松后紧的节奏变化,及六度大跳进入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合唱部分的第三、四乐句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头变尾的手法,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更使音乐富于动感。“老师呵”唱出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情,情绪更加激动,即刻把风雪路上师生同行的生动情景一幕幕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最后8小节重复变化了第三、四乐句。以轻声地哼鸣演唱结束全曲。使人感受这一种师生深切真擎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1、运用听觉艺术,熟悉歌曲旋律

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基础,那么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唱歌,演奏,视谱等等多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多因素也多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在歌曲教学环节的前段部分,在设计的时候,力图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反复体验歌曲,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歌曲旋律,并能准确、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初听,静听,深入听到教师范唱。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我还进行了提问,这样更加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更加认真的聆听音乐了,因为只有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学生的参与才有效,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熟悉了歌曲旋律。

2、让情感与认知和谐发展

音乐教学毋庸置疑是情感教学,音乐教学也必须包含音乐认知教学。但是,在实施音乐课程标准过程中,我一直感到困惑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如何正确处理音乐审美情感与传授音乐技能的关系。为了让音乐教学活动始终伴随强烈的情感活动,让孩子们处于审美激情之中,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为了让他们充分的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我尝试不断的给音乐叫“调料”,从乐曲的速度到力度分析,到最后的二声部,让学生边听边感受。学生对速度、力度、和声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反响强烈,这一点让人回味:情感教学和音乐认知教学原来可以这么和谐的发展,相互促进,关键问题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时机,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在这堂音乐课中有两条钱我非常清楚:一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情感线”――师生情;一是隐藏在背后的“认知线”――学生对速度、力度、和声的充分感受,学生学习了歌曲,并且创造了与歌曲情境相符合的节奏、歌词、合唱等一些独特的音乐表现,他们在情感体验中产生了知识,就爱知识,也就能获得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审美情感真正意义上的高峰体验。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