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知识 > 中国音乐史 >

华夏音乐论述【1】

作者:李岩 李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一,华夏音乐起源  

    华夏音乐涵盖面积很广,辐射至美洲大陆、欧洲大陆、西亚地区,是以东方世界为华夏文明中心的。探讨华夏音乐史,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民族变迁史,国家变迁史等等。文化艺术无国界,音乐无国界,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华夏涵盖范围包括东洋日本、朝鲜、蒙古、新疆、西藏、阿富汗、安南、暹罗、南洋群岛等整个东方世界。华夏东临大海,南极海岛,北极冰寒,西极横贯南北的昆仑山脉,也就是从阴山到喜玛拉雅山山脉。通过陆地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华夏音乐不但辐射到了全世界,也融合了几乎全世界的音乐艺术。华夏文明是具有无比的包容性与同化性的,佛教从印度传进中国之后,释家文化很快的中国化,并容纳消化了印度传来的释家曲乐,为华夏音乐增添了一朵奇葩。  

    音乐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而且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音乐是用来教化万民和端正人心的。有文字记载的是伏羲氏造琴瑟,作立基之乐。早期人类是以渔猎与采集为生,后来进入了游牧阶段。伏羲氏时期,人类跨入了农耕阶段。据史料所载,伏羲氏传承十七代而后王天下,主要是传播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渔猎采集文明退居次要地位,人口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只有进入比较稳定的生活,才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始作八卦,以龙纪官。立九相六佐,制九州、造书契、作甲历、造琴瑟、作立基之乐,制婚娶之礼、造干戈等等,都在那个历史阶段。  

  ‘作荒乐,歌扶徕。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桐为琴,绳丝为弦,命之曰离徽。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而乐音自是兴焉。’  

    由此可见,音乐来自于民间,来自于荒野,来自于对耕作与渔猎的歌咏。皮革、石块、绳丝、金木等都可以作为乐器,通过音乐可了解民风,[风]在[雅]、[颂]之前。伏羲氏以乐化民,音乐是礼仪上最主要的一项.造琴瑟是为了御邪僻、防心淫,端正宏大是其主要表现内容。上古时期是以乐治国,没有法律。最初出现的是二十七弦琴,命名为[离徽]、[尔雅]。琴很大,长八尺一寸,阔一尺八寸,削木为琴,以绳丝为弦。后来出现了五十弦琴,据说素女鼓五十弦瑟,泰帝闻乐悲伤得无法抑制,这就是[离徽]的效果。离就是变声,流离不止,没有一定的范围,可见素女的琴艺是出奇入化了。但琴弦太多,琴又太大,其千变万化非常人所能掌握。泰帝破琴瑟,留下了一半,就是二十五弦琴,就不那么流离悲伤了。后来又出现了三十六弦琴,柏皇造琴命名为[丹维]、[祖床],金玉象牙等饰品也逐步出现在了琴瑟上。  

    伏羲氏因龙出而纪官,因凤来而作乐,一阴一阳谓之道。上古时期,九州华夏总人口不及一千万人,却分为万国,国主其实就是族长。华夏是农耕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稳定,百姓是聚族而居的。地多人少,实行的是家族公社制,后来形成了井田制。起初每丁分田五十亩,后来七十亩,周朝时分田百亩。田税是什一税,八家必须先耕种百亩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种自家的百亩私田。公田的庄稼长的不好,处罚那八家。私田长的不好,处罚负责的官吏。龙为阳,凤为阴。治民用官吏,化民用音乐。作荒乐、也就是作田野之乐。歌扶徕、也就是颂农业劳动。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百姓纯朴而天真,没有诡诈之心。据说伏羲作[驾辩之曲],咏网罟,就是歌咏渔猎,以镇天下万民。  

    伏羲氏后来称为炎帝,也称为连山氏。因为伏羲氏用的是[连山]易,与黄帝时期的[归藏]易和后来的[周易]都有所不同。华夏尊崇神道,祭祀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礼仪。祭天地神灵、先祖神灵、山河江海神灵等,神灵无处不在,包括人体各部位。从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都有一定的大雅之乐。导君以正,导臣以敬,导民以顺,都需要音乐作为教化。[雅]乐是公共祭祀的乐曲,其演奏有着明确的规定。古人认为天地人三位一体,天人合一,天类人,人类天,天是人类曾祖父。天地的音律与人类的音律是完全一致的,可以产生共鸣,引起共振,这就是古人所强调的‘大音希声’。天地之乐不可轻易演奏,会引发天崩地裂,山呼海啸,如同一只蝴蝶的翅膀煽动可引发九天飓风。所以对于天子之乐、诸侯之乐、公卿之乐、士子之乐、庶民之乐等都有严格要求,不可逾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以正人心,寓教于乐。  

    炎帝作明堂,明堂就是天子祭祀祖先的神庙,后来称为太庙。天子祭祀七祖,始祖神位居中,按伦序设置三昭三穆,左昭右穆,演奏的是[下谋之乐],就是伏羲氏专用祭祀先人之乐。伏羲氏姓姜,炎帝之位传到了榆罔,同族蚩尤兴兵作乱,争夺炎帝之位。榆罔逃到了空桑,请求姬姓轩辕氏前来勤王,剿除作乱的蚩尤。经过大战,轩辕氏取代了伏羲氏。蚩尤败死,榆罔逊位,黄帝即位。以干支纪年,就是公元前的2697年,为黄帝元年。是埃及第四朝,金字塔朝代。  

    华夏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均有变声。通常以宫为正元音,如同现在的c大调。五音十二律,共有六十种变化。古琴很长,也很宽,五十弦变化极多,难以掌握。黄钟本来是指一尺的,因为[洛书]其数为九,所以黄钟之律为九,减了一寸,九九八十一分,合乎天数。古人将数分为体数与用数两类,[河图]为十,为体数。[洛书]为九,为用数。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各有五调。五音合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调是用甲子循环之数,可以周而复始。基本音调为五音,各有变调、变商、变徽等等,如同后来的升个半音阶,全部曲调都随着元音产生变化。律以隔八相生,就是后人所说的高八度,实际上是高七度。[河图]数为十,是体数。十为宫、八为商、六为角、四为徵、二为羽。这是五音大小的顺序,声律之体。现代简谱的4与7,都属于变音,不在五音以内。十宫生九徵、八商生七羽、六角生五宫、四徵生三商、二羽生一角。徵羽在宫前,商角在宫后者,为声律之用。古人是讲倍律的,就是高八度,反之低八度。华夏乐理源自于河洛阴阳五行、天地之数,六十纳音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古人截竹笛测试元音,以九九八十一分长的竹笛为标准,余下的笛子每支短一分。在亥子相交之际,就是半夜十二点钟,以定黄钟之律。天地之音律循环往复,各有不同。什么时候什么音律与天地相合,都有精细的差别,物欲过重之人是觉察不到的。古人为了辨明天地的音律,乐师们特意将两眼熏瞎,耳聪是最重要的。舜的父亲就是瞎了眼睛的乐师,社会地位很高。积丝成毫,积毫成厘,积厘成分,可以选出各种音调。古人将一个时辰分为三十分,一日十二个时辰,与现代正是倍数。  

    编钟分上下两排,下面的是;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上面的编钟为;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大吕、太蔟、夹钟。有这十六编钟,高低音就全有了,可以演奏出各种曲调。上古时期的记谱方式早已失传,后人采用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字眼作为记谱,已失去了古乐的神韵了。古人制乐器以三为度,无论钟磬琴瑟,还是笛管笙箫,全是以元音为基准、减削而成的。五音、十二律、六十调周而复始,与五行天地六十甲子相合。东西南北中各有规律,华夏音乐与华夏文明是密不可分的。  

    有文字记载的为[竹书纪年],黄帝命伶作律吕,命大容作[咸池之乐],可见进入黄帝时期,华夏音乐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并有了官方专职乐官。从伏羲氏的‘造琴瑟’,‘作立基之乐’,到了黄帝时期,历经数千年。古乐谱肯定存在过,有些已经变为后代文字,蒙古文字、朝鲜文字、日本文字等都有古音韵的影子。南北朝的北周皇室宇文氏就自称是是炎帝之后,曾为北方游牧民族。胡人对于胡琴、琵琶、琴瑟等乐器是很喜欢的,可以在马背上随时演奏,携带方便。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大乐与天地同和,’上古时期的人们可以不知文字,却不能没有音乐。音乐是与人类的语言同期发展的,古人的语言与后人有所不同,音节比较少,蕴藏量却很多,简单的一个音节就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四音节比较常见,并成为交际语言与歌咏,借诗言情,诗歌如同后代的歌词,古人以歌咏来表达心声。诗歌不是朗诵的,而是用于歌咏。各种地方曲调就是音乐的古化石,虽然历经沧桑变化很大,还是能够以管窥豹,能传达出来自古远历史的回声。【待续】  

    作者邮箱:lizhou1024@126.com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