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知识 > 中国音乐史 >

从“木铎”到“华表”

作者:陇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点击:

 

从“木铎”到“华表”

 

 

        天安门城楼前面两侧的“华表”,作为往日“皇权”的象征,人们是很熟悉的。有人说:华表上端的石兽叫“”,也叫“望君出”或“望君归”,是希望皇帝不要沉溺酒色,经常到人民中间去体察民情,或希望皇帝不要在外面耽搁得太久,及时回来处理国家大事的意思。

这,并不错。但是,作为华表的主体,它的原始形态却并非某种图腾、神兽,而是天子用以纳谏的音响信号工具 ―― 由“木铎”演变而来的“诽谤之木”。

木铎,是一种敲击的木质体鸣乐器。上部横向的中空共鸣器为细腰鼓状,与其细腰垂直,中间接一手柄。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在全国各地的大路、小路上,敲击它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情形,早在《夏书》中便有记录。

后来,天子不再派出官员分赴全国各地,敲击木铎主动征求百姓们的意见,而是深居宫中,等那些不怕死的呆子找上门来。

古语说:“武死战,文死谏”。但是,冒死进谏的呆子常被王宫门卫阻拦。为了下情上达,天子便在王宫门前设立了两种大型的音响信号工具 ―― “诽谤之木”和“敢谏之鼓”。“死谏”的呆子们,可以敲击此“诽谤之木”和“敢谏之鼓”,来惊动天子的大驾。

西晋・孙楚《反金人铭》说:“尧悬建鼓,舜立谤木,听采风谣,唯曰不足”。这里说的“建鼓”,便是汉代所谓的“敢谏之鼓”;这里说的“谤木”,便是汉代所谓的“诽谤之木”。看来,原先的“诽谤之木”,尚有纳谏的实际功用;“诽谤”一语,在那个时候尚无贬义。

“诽谤之木”,是由“木铎”演化而来。所谓“诽谤之木”,其实便是一个有着可以立在地上之长大手柄的大型木铎。设在王宫门前的“诽谤之木”,“以横木交柱头,状如华也”(语出《中华古今注》)。所以,它又叫做“华木”。

“华木”,后来渐由王者纳谏的音响信号工具,转变成为王者“仁政”的幌子,成为仅仅“表王者纳谏”的形象信号标识。所以,“华木”又有“表木”之称。今天所说的“华表”,正是由“华木”、“表木”之称综合而来。

“华表”,后来渐渐被人们附加上了“图腾”的意味,以盘龙为其纹饰,作为王权的象征。“诽谤之木”的功能渐被人们遗忘。“诽谤”一语,也渐由中性转化成为贬义。

由体鸣乐器木铎演化而来的“诽谤之木” ―― “华表”,渊源久远。“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 (语出《中华古今注》)。汉西京长安之“诽谤之木”,曾被称之为“交午柱”。此“交午柱”,便是史籍所载之第一杆“华表”。

由音响信号工具转化而来的形象信号标识 ―― 华表,有时也施设于交通要道,以“表识衢路”,一如今日的路标。此所谓“表识衢路”的功能,正是由“表王者纳谏”的功能派生而来。

木铎→诽谤之木→华表;乐器→音响信号工具→形象信号标识。这,便是从木铎到华表走过的历程。

1984年6月12日撰成

 

兰州《少年文史报》1984年8月13日第3版

 

北京《人民音乐》1987年第12期第9页

 

北京《文艺报》1988年1月23日第7版转摘

(“文摘”第28期,题《华表由一种古代乐器演变而来》)

署名:牛龙菲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