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广西艺术学院 胥飞帆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04-03   点击:

  在当今社会,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欣赏教学在整个音乐课程活动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其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专业的声乐表演者或是音乐特长生, 而在于提高中学生的艺术品味,培养初中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增强其音乐素养。但是在目前的课程设置当中,音乐课程的课时并不算多,大体上一周只有一两节课,在这短暂的课堂时光里,要想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的、实际可行的教学策略。

  由于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目的并非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特长生,再加上课时的有限性,因此,音乐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去讲授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不应该过多地要求学生达到一定专业的水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过程当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老师也不应该过分地强调学生对于专业音乐知识的理解, 若是学生能够理解固然是好事, 但是如若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也不应该过分强求,应该让学生在倾听美妙音乐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消化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可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深入地讲解那些专业知识。在每一次课程中,老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一些音乐知识点讲解完成,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倾听音乐。除此之外,在日常课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来播放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倾听音乐、接触音乐。因为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我们能够发现学生往往对于自己熟悉的音乐作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倾听音乐,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最终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关注情感体验

  首先, 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学生真正地感知到、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与感染力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需要留意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一首歌曲或是一部音乐作品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十分深刻的、持久的,因此,音乐老师在音乐欣赏课上介绍新的音乐作品时,一定要做好导入这一课程的环节。在导入这一课程的环节当中,老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课堂当中。比如说,当老师讲授著名的民族歌曲《茉莉花》时,可以通过营造一种较为日常性的、熟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如果教学设备有限,可以展示茉莉花的图片,或者仿真茉莉花都可以,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以双重的体验。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当老师播放《茉莉花》这首音乐作品时,学生才能够对《茉莉花》这首歌曲当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优雅的旋律体会得真切,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在课程进行将来结束时,也可以在播放东北版本《茉莉花》,河北版本的茉莉花等,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领略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其次,老师除了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增进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多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其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当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将学生引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在讲授《奥林匹克风》这部音乐作品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员赢得比赛和颁奖仪式的视频,还要让学生观看他们平时艰苦的训练,得知成功必须付出汗水,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奥林匹克的精神与内涵,然后将《奥林匹克风》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同时播放奥运会赛场的相关图片,最终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运动员那种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三)注重参与体验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 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应该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不应该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只有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体验,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