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浅论如何提高小学低年龄段学生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杭州天杭教育集团 万展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3-05   点击:

  [摘要] 合唱是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歌唱形式。它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音质特点,这对于增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学生的自信心和团体配合意识有明显作用。小学低龄段学生受接受能力和生理发育限制,他们对合唱曲目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音乐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训练和表演。

  [关键词] 小学低龄段;学生合唱;艺术表现力

  现阶段,合唱几乎已经成为学生文艺表演的必备节目,音乐教材中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合唱曲目,这些无疑为小学合唱表演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是从现实情况看,这些条件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得到利用,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将合唱曲目改编成某个声部的齐唱。此举既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合唱的喜爱,也降低了合唱的艺术魅力,可谓是得不偿失。

  一、合唱队员的挑选

  挑选合适的队员是合唱表演成功的第一步。合唱对参演人员的演唱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选好合唱曲目之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现在城市中有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声乐学习,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作为合唱表演的主力,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只在6、7 岁之间,但是却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音准和听辨能力也较强。对于其他队员的选择,音乐教师应进行慎重考虑,挑选出那些真心喜爱演唱并愿意为之付出辛苦努力的学生。

  在挑选好参演队员之后,教师应该对他们分别进行考察,针对学生的音色特点进行划分。从现阶段我国小学低年龄段学生音色发展特点来看,女生大多在高音区具备一定的优势,音色比较清亮;而男生则大多声音低沉,具备一定的低音优势。在音部分组结束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身高条件进行队列演练,为合唱表演奠定基础。

  二、教师应端正自身对于低年龄段学生合唱表演的态度

  不可否认,与高年龄段学生的合唱教学相比,低年龄段的合唱教学可以更加费力,也更难以取得明显的成绩。这导致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将其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而非是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会尽力寻求一些简化的演唱方式来教学生,不认真研究低年龄段学生合唱表演的特点,也不具体分析学生的音色特点和听辨能力,只求学生在歌唱中能够达到整齐划一,不出现明显的停顿和跑音就算成功。将合唱当成齐唱来对待,这无疑会使合唱的艺术感染力大打折扣。

  在对低年龄段小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时,音乐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那就是在经过最初的进步之后,学生的演唱会出现莫名的停滞,这些问题在进行单独训练时明明已经解决得很好,可是一放到整体合唱之中却仍旧非常明显。例如,某些高音调值把握不准、咬字、句式也经常会出现问题。许多教师在此时就会失去耐心,强迫学生以硬性记忆的方式来进行训练。这样做的直接影响就是打消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演欲望和激情。合唱失去了应有的表演韵味,学生动作僵化、表情呆板、缺乏艺术表现力,无法引起听众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这是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的问题。

  三、合唱的科学训练

  对合唱队员进行科学训练是提升合唱表现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合唱表现能否实现升华的关键所在。学生的个体素质再好,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则势必无法形成合力,合唱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无法得到真正提高。

  首先,来看对气息的训练。那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小学低年龄段学生,受生理发育条件的影响,在合唱中普遍会存在气息浅、吸气方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教导学生尽量采取腹式呼吸的方法,将丹田作为气息的“中转站”,从而使学生在演唱中换气的时候动作更加自然。

  其次,对“乐感”的训练。虽然先天资质对学生的“乐感”强弱有很大影响,正所谓“勤能补拙”,后天的勤学苦练也同样会培养出色的乐感。对于乐感的训练我们常常采用旋律视唱这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可以由教师再桌子上按照固定节奏敲打节拍,同时组织学生按照预先的分组进行摇头、拍手、拍腿、叉腰等动作,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