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培养聆听兴趣,丰富情感体验——谈欣赏教学在双语班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新疆博乐市第五师87团学校 曹海萍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2-27   点击: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初步聆听、感受、简单分析、比较及初步评价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操及健康的人格。在新课改中,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带领双语班学生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是笔者从教多年一直探索的重点所在。结合所教双语班学生的特点,笔者发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审美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聆听、感受作品,丰富内心情感体验

  音乐的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音乐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的情感与人的情感同步,音乐并不是生活中具体图像的复制,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如在欣赏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那不勒斯舞曲》时,可让有条件的学生课前先搜集有关《天鹅湖》的童话故事,课上与全班学生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欣赏欲望。随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聆听时根据乐曲展开联想,感受音乐热烈奔放的情绪。

  每当提起“家”这个词,我们就会想起自己的亲人,以及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回家》这首由萨克斯演绎的曲子世界闻名,但是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多数生活在牧区的学生对这首曲子的风格却十分陌生。流行音乐充斥的社会,学生对现代爵士乐的理解就是摇滚、重低音,就是一种发泄……所以这首乐曲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爵士乐的美及其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在欣赏时,笔者先提示学生回想校园广播中播放的放学曲的旋律,然后播放《回家》这首曲目,引导学生边哼唱边体会乐曲中的思乡情绪,了解音乐力度的变化。

  二、多听、多有所悟

  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手段,就会忽略对学生的欣赏习惯的培养。

  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笔者有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边听边感受音乐,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仿佛他们自己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正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身边摇着尾巴,蹦来跳去。笔者不仅被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感染,更为音乐的魅力所折服。课后学生还能很准确地哼唱当天所欣赏的音乐旋律的主体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笔者所任教的双语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太强,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

  在欣赏二胡曲《赛马》、藏族民歌《赞歌》、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等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时,笔者事先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特点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上,引导学生边学习课件边倾听,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到情景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欣赏效果,使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经典音乐风格。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双语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除了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笔者还组织各班级的文艺小骨干利用课外音乐活动时间排练小节目、练习通俗易唱的经典儿童歌曲。同时,还充分利用每周红领巾广播播出时间,播放经典儿童歌曲。有时,让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搜集中外音乐家小故事,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共享。这就为学生的聆听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班级的课前5 分钟才艺大比拼、校园音乐小报,让无论是参与或是观赏的学生,更贴近艺术,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离他们并不遥远。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可以辅助我们的教学,让课堂上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在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喜欢上音乐。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